平面設計印刷的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系統(tǒng)(CMS)是當前印前系統(tǒng)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它已為眾多平面設計印刷廠及相關領域的人士所認知,它的誕生和發(fā)展與桌面現(xiàn)版和數(shù)字印刷息息相關。由于桌面出版系統(tǒng)的開放式環(huán)境使色彩在復制過程中牽涉到不同的設備和介質,而這些設備和介質之間又存在著不確定的關系,使得圖像色彩從原稿到顯示器,再到最終印刷品,很難保持一致。因此,色彩管理已越來越為廣大軟件開發(fā)商和業(yè)內士所重視。

       進行色彩管理必須遵循一系列規(guī)定的操作過程,才能實現(xiàn)預期的效果。一般色彩管理過程有3個要素,簡稱為“3C”(即“Calibration”——標準、Characterization”——特性化及“Conversion”——轉換)。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一下:

1. 標準
       為了保證色彩信息傳遞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續(xù)性,要求對輸入設備、顯示設備、輸出設備進行標準,以保證它們處于校準工作狀態(tài)。
(1)輸入校正
       輸入校正的目的是對輸入設備的亮度、對比度、黑白場(RGB三原色的平衡)進行校正。以對掃描儀的校正為例,當對掃描儀進行初始化歸零后,對于同一份原稿,不論什么時候掃描,都應當獲得相同的圖像數(shù)據(jù)。
(2)顯示器校正
       顯示器校正使得顯示器的顯示特性符合其自身設備描述文件中設置的理想?yún)?shù)值,使顯示卡依據(jù)圖像數(shù)據(jù)的色彩資料,在顯示屏上準確顯示色彩。
(3)輸出校正
       輸出校正是校正過程的最后一步,包括對打印機和照排機進行校正,以及對印刷機和打樣機進行校正。依據(jù)設備制造商所提供的設備描述文件,對輸出設備的特性進行校正,使該設備按照出廠時的標準特性輸出。在印刷與打樣校正時,必須使該設備所用紙張、油墨等印刷材料符合標準。

2. 特性化
       當所有的設備都校正后,就需要將各設備的特性記錄下來,這就是特性化過程。彩色桌面系統(tǒng)中的每一種設備都具有其自身的顏色特性,為了實現(xiàn)準確的色空間轉換和匹配,必須對設備進行特性化。對于輸入設備和顯示器,利用一個已知的標準色度值表(如IT8標準色標),對照該表的色度值和輸入設備所產(chǎn)生的色度值,做出該設備的色度特性化曲線;對于輸出設備,利用色空間圖,做出該設備的輸出色域特性曲線。
       在做出輸入設備的色度特性曲線的基礎上,對照與設備無關的色空間,做出輸入設備的色彩描述文件;同時,利用輸出設備的色域特性曲線做出該輸出設備的色彩描述文件,這些描述文件是從設備色空間向標準設備無關色空間進行轉換的橋梁。

3. 轉換
       在對系統(tǒng)中的設備進行校準的基礎上,利用設備描述文件,以標準的設備無關色空間為媒介,實現(xiàn)各設備色空間之間的正確轉換。由于輸出設備的色域要比原稿、掃描儀、顯示器的色域窄,因此在色彩轉換時需要對色域進行壓縮,色域壓縮在ICC協(xié)議中提出了4種方法:
       a. 絕對色度法 這種方法使在輸出色域內的顏色轉換后保持不變,而把超出輸出色域的顏色用色域邊界的顏色代替。對于輸出色域和輸入色域相近的情況,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復制。
       b. 相對色度法 這種轉換方法改變白點定標,所有顏色將根據(jù)定標點的改變而做相應改變,但不做色域壓縮,因此所有超出色空間范圍的顏色也都被色域邊界最相近的顏色所代替。用這種方法可以根據(jù)印刷用紙的顏色高速定標白點,適合于色域范圍接近的色空間轉換。
       c. 突出飽和度法 這種方法追求高飽和度,對飽和度進行非線性壓縮。這不一定忠實于原稿,其目的是在設備限制的情況下,等到飽和的顏色。
       d. 感覺性 這種方法在進行色域映射的同時,還要進行梯度優(yōu)化。它保持顏色的相對關系,也就是根據(jù)輸出設備的顯色范圍調整轉換比例,以求色彩在感覺上的一致性。

 
本文出處:上海印刷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熱門搜索 平面設計印刷  

相關文章

  • 上海豪禾印務有限公司刊登此文(平面設計印刷的色彩管理)只為傳遞信息,并不表示贊同或者反對作者觀點。
  • 如果此文(平面設計印刷的色彩管理)內容給您造成了負面影響或者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 如果此文(平面設計印刷的色彩管理)內容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